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是一種起源于口腔粘膜襯里的異質性組惡性腫瘤,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等。然而,經過多模式治療的OSCC的5年總生存率仍然在50%左右,因此研究者亟需開發具有高效抗腫瘤活性、安全的治療藥物。細胞外囊泡(EVs)具有納米級的膜結合結構,其可以選擇性地將小分子,核酸和蛋白質遞送到靶細胞,是一種能夠用于癌癥治療的高效藥物遞送平臺。提高EVs的攝取和增強治療藥物向靶細胞的遞送的策略對于推進精準醫療至關重要。四面體DNA納米結構(TDNs)在促進藥物內吞和遞送以及改善組織穿透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潛力。有鑒于此,電子科技大學李超教授和四川大學林云鋒研究員通過利用TDNs修飾M1-EVs的膜表面構建了TDN@EVs,與未修飾的EVs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生物穩定性和藥物遞送效率。
本文要點:
(1)體內外實驗結果表明,TDN@EVs可顯著抑制OSCC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并同時促進細胞凋亡。研究發現,TDN@EVs具有優異的藥物滲透性能,可進一步增強其抗腫瘤作用。
(2)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顯示,Hsc70是TDN@EVs產生抗腫瘤活性的關鍵蛋白。實驗結果表明,TDN@EVs能夠將Hsc70高效遞送到腫瘤細胞,導致GPX4降解,以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線粒體應激和DNA損傷。因此,TDN@EVs可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癌癥治療方法。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TDN@EVs是一種能夠通過靶向藥物遞送實現OSCC治療的平臺,其具有增強的生物穩定性、高效的藥物遞送功能和顯著的抗腫瘤作用。
Dianri Wang. et al. Tetrahedral-DNA-Nanostructure-Modified 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nhance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Therapy by Targeting GPX4. ACS Nano. 2025
DOI: 10.1021/acsnano.5c0067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5c0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