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類抗癌藥物可通過在細胞核DNA(nDNA)內形成加合物、抑制轉錄和誘導癌細胞凋亡等機制發揮作用。然而,腫瘤細胞往往具有能夠抵抗這些藥物的特性。鑒于線粒體在癌癥中的作用以及它們缺乏核苷酸切除修復(NER),因此靶向線粒體DNA(mtDNA)成為了一種有望能夠增強化療的策略。有鑒于此,南京中醫藥大學齊若谷教授、王珊珊教授、信曉慶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晏樂三研究員開發了一種鉑基末敏彈(TSB),其以異功能四價鉑前藥作為主彈頭,由三苯基膦(TPP)和輔助彈頭FFa(非諾貝酸)組成制導系統。
本文要點:
(1)實驗利用與IR780結合的DSPE-PEG2K對TSB進行封裝(NTSB),以增強遞送。這種設計使得TSB能夠精確靶向腫瘤內作為其靶向終點的線粒體,并在到達目標位置后釋放游離的奧沙利鉑(OXA)和FFa。研究發現,積累的OXA可與mtDNA交聯,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而FFa則可以破壞電子傳遞鏈(ETC),損害氧化磷酸化(OXPHOS)。
(2)在近紅外(NIR)光照射下,IR780組分可產生光熱效應和活性氧(ROS),消耗細胞內谷胱甘肽(GSH),促進Pt與mtDNA交聯。體內外研究結果表明,該研究設計的綜合方法可以顯著提高腫瘤細胞對鉑類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Qiang Zhang. et al. Mitochondrial-Targeted Multifunctional Platinum-Based Nano “Terminal-Sensitive Projectile” for Enhanced Cancer Chemotherapy Efficacy. ACS Nano. 2025
DOI: 10.1021/acsnano.4c1545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