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質。
有鑒于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培東教授等報道研究模型鈣鈦礦(CsPbBr3)的光電性質受到的影響。
本文要點:
(1)
對CsPbBr3量子點、納米線、納米棒的光物理性質進行研究,觀測限域效應、激子擴散、陷阱捕獲對其光學性質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激子擴散到陷阱態導致限制處于弱限域區間(8-14 nm)的1D CsPbBr3熒光量子產率(PLQY),并且解釋了其長壽命激子動力學;在強限域區間(<7 nm),增強的輻射速率使得產生接近完美的PLQY。構筑的2.4 nm CsPbBr3納米片比傳統CsPbBr3量子點表現的藍光發光高3.6倍。
(2)
這項研究展示了結構如何優化能夠改善CsPbBr3的光電性質,并且為研究1D離子型半導體之中的輻射以及非輻射過程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Alexander M. Oddo, Daniel Chabeda, Jaydeep Basu, Marcel Arnold, Chengyu Song, Eran Rabani, and Peidong Yang*, Exploring the Structural Origins of Optically Efficient One-Dimensional 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structures, J. Am. Chem. Soc. 2025
DOI: 10.1021/jacs.4c1832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