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點間的距離效應(ISDE,inter-site distance effect)在異相催化領域得到廣泛關注,并且挑戰傳統理念將相鄰非成鍵位點看作獨立位點的模型。
近期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位點之間具有長距離協同相互作用,增強反應效率。充分利用ISDE效應克服位點反應性的局限需要人們采用多個領域的合作。
有鑒于此,電子科技大學晉兆宇研究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余桂華教授等綜述報道電催化領域的ISDE效應。
本文要點:
(1)
首先,總結合成位點間距區別的催化材料的合成策略。對不同催化劑模型的ISDE效應進行總結,包括單一金屬位點、雜核原子位點、團簇內的活性位點、納米催化劑的晶格,以及這些位點之間的協同相互作用。
(2)
對各種先進的表征技術和理論計算方法進行重點介紹反應位點之間的結構和距離的相關問題,為理解ISDE在電催化領域的影響提供系統性理解。
這項綜述為研究ISDE效應提供實用型操作,強調目前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前景,增強對催化反應機理的理解,對開發更高效的能源轉化技術提供幫助,為改善電催化劑的相關研究建立基礎。
參考文獻
Jiongcan Xiang, Pengfei Wang, Panpan Li, Min Zhou, Guihua Yu, Zhaoyu Jin, Inter-Site Distance Effect in Electrocatalysis, Angew. Chem. Int. Ed. 2025
DOI: 10.1002/anie.20250064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5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