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iO2光陽極上高負載量子點(QD)對于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QDSC)的高功率轉換效率(PCE)至關重要。然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60%)的TiO2基板未被QD覆蓋,這導致光收集不足和不利的電荷復合,從而抑制了QDSC性能的提高。近日,華南農業大學鐘新華、潘振曉提出了一種方便有效改善量子點負載的方法,其中在化學沉積封端配體誘導自組裝(CLIS)后進行直接沉積(DA)模式。
本文要點:
1) 研究發現,與CLIS模式相比,DA模式導致了不同的吸附行為以及量子點與TiO2基底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成功沉積額外的量子點。
2) 提高的QD負載量增強了光收集能力,并有效地抑制了光陽極/電解質界面處不利的電荷復合。
3) 因此,平均PCE從原始的14.95%提高到16.89%,并實現了17.04%的PCE,這是液結QDSC的新紀錄。
Zhengyan Zhang et.al Boosting the Efficiency of Quantum 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 Over 17% via Sequential Deposition of Water- and Oil-Soluble Quantum Dots Adv. Functional Mater. 2025
DOI: 10.1002/adfm.202501241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