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治療載體”為癌癥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然而,由于腫瘤微環境存在異質性,因此如何在整個實體瘤中實現有效載荷的均勻、持久分布仍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難題。有鑒于此,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蔡林濤研究員、李文杰研究員和劉陳立研究員通過將酸/酶觸發的可分離納米顆粒(HCNs)負載在代謝寡糖工程化溶瘤菌YB1表面,構建了一種活體藥物生物雜化體(YB1-HCNs)。
本文要點:
(1)在細菌乏氧導航穿透腫瘤的過程中,YB1?HCNs能夠響應性地持續釋放HCNs,使載藥制劑在整個腫瘤中均勻分布。在激光和超聲(US)的連續照射下,HCNs可分別產生II型和I型ROS,以實現性能優異的聲-光動力治療(SPDT),并且能夠通過HCNs與YB1的協同作用在腫瘤的淺表常氧區和深部乏氧區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
(2)單次給藥后,該組合可實現98.3%的原發腫瘤抑制率,使小鼠存活時間延長90天(無復發),并且能夠進一步誘導產生強大的免疫記憶效應,以完全抑制治愈小鼠的腫瘤再挑戰。綜上所述,該研究開發的細菌雜化載體能夠優化YB1和HCNs的空間分布,為實現治療效果的最大化和激發持久的抗腫瘤免疫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
Xu Zhang. et al. Nanobiohybrid Oncolytic Bacteria with Optimized Intratumoral Distribution for Combined Sono-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 ACS Nano. 2025
DOI: 10.1021/acsnano.4c1674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