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王忠剛教授等通過精確設計吡啶的位置和數目,設計了多吡啶陽離子的COFs。合成了三個三吡啶(terpyridine)和四吡啶(quarterpyridine)構成的三醛,隨后將其作為單體與三甲基吡啶溴聚合,生成含乙烯的iTPy-COF、iTPPy-COF、iQPPy-COF。
本文要點:
(1)
構筑的供體-受體陽離子COF具有優異的可見光催化制備H2O2活性,能夠通過ORR(氧還原)和WOR(水還原)兩條路徑合成H2O2。在純水和O2氣氛,iTPPy-COF在1 h反應過程中生成H2O2的速率達到7955 μmol g-1 h-1,甚至在空氣氣氛中生成H2O2的產量仍達到6249 μmol g-1 h-1。
此外,研究發現調節分子的邊臂長度、調節COF骨架結構之中的吡啶/苯環比例,能夠顯著影響光催化活性。
(2)
通過理論計算以及測試各種光學物理化學參數(包括熒光手性、光電流、電子傳輸阻抗),研究結構-性能之間的關系。為開發含有多吡啶的陽離子COF材料用于高效率光催化合成H2O2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Jun Zhang, Fei Xue, Zhonggang Wang, Terpyridine- and Quarterpyridine-Based Cationic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Visible-Light-Catalytic H2O2 Synthesis, Angew. Chem. Int. Ed. 2025
DOI: 10.1002/anie.20242561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42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