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化療和免疫治療會受到致密的細胞外基質(即物理屏障)的影響,導致異質性的產生,以阻礙化療藥物的有效滲透和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激活。有鑒于此,中山大學帥心濤教授、肖澤聰研究員和孟曉春教授開發了一種具有獨特的核心-衛星樣異質結構的混合納米組裝體PLAF@P/T-PD,其可以響應腫瘤內部的pH/氧化還原刺激和外部的超聲刺激。
本文要點:
(1)該異質結構納米組裝體具有封裝了超聲造影劑全氟戊烷和化療藥物紫杉醇的聚合物囊泡內核(PLAF@P/T),并被攜帶免疫激動劑dsDNA的衛星樣多聚體(PD)靜電包裹,可在胰腺腫瘤內部產生協同作用。研究發現,PLAF@P/T內核能夠通過響應活性氧(ROS)和低pH的尺寸放大和電荷轉換增強腫瘤內遞送,從而觸發多聚體釋放,實現超聲輔助的腫瘤穿透性紫杉醇遞送。
(2)與此同時,釋放的陽離子多聚體可作為核酸納米藥物而優先被外周樹突狀細胞(DCs)吞噬,以進行免疫調節。在小鼠原位胰腺腫瘤模型中,該異質結構納米平臺能夠對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均表現出優異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納米平臺能夠在胰腺癌治療過程中克服與阻礙腫瘤內藥物遞送的異質性物理屏障相關的挑戰性難題。
Gengjia Chen. et al. Core?Satellite Nanoassembly Overcomes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ndric Cell Distribution in Pancreatic Tumors for Effective Chemoimmunotherapy. ACS Nano. 2025
DOI: 10.1021/acsnano.4c1544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