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發光二極管(自旋LED)對于基于自旋的電子電路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將載流子自旋信息轉換為光偏振。最近,手性誘導自旋選擇性(CISS)已經成為實現自旋LED的一種新模式,因為它不需要任何磁性元件,可以在室溫下運行。然而,具有從紅色到近紅外(NIR)可調波長的CISS自旋LED尚未得到證實。近日,香港科技大學呂海鵬開發了手性準2D鈣鈦礦,通過調節鹵化物成分來制造從紅色到近紅外區域波長可調的高效自旋LED。
本文要點:
1) 優化的手性鈣鈦礦薄膜在675至788 nm范圍內表現出高效的圓偏振發光,光致發光量子產率(PLQY)超過86%,不對稱因子(glum)在8.5×10?3至2.6×10?2之間。
2) 在室溫下,自旋LED實現了直接圓偏振電致發光(CPEL)。該工作實現了高效的紅色和近紅外自旋LED,其最高外部量子效率(EQE)達到12.4%,電致發光(EL)不對稱因子(gEL)在室溫下為3.7×10?3至1.48×10?2。
Jingwen Yao et.al Efficient Spin-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Tunable Red to Near-Infrared Emiss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dv. Mater. 2025
DOI: 10.1002/adma.202413669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