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異性地提高小分子化療藥物的瘤內積累和保留以實現治療效果的最大化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有鑒于此,湖南大學趙子龍教授、劉艷嵐教授和譚蔚泓院士在聚乙二醇化、磷脂包被的上轉換納米顆粒上安裝雙吖丙啶標記的轉鐵蛋白受體1(TfR1)靶向適配體,并負載阿霉素,構建了近紅外(NIR)激活的靶向共價納米藥物。
本文要點:
(1)在980 nm近紅外光照射下,該靶向共價納米藥物可識別癌細胞上的TfR1,并與其發生共價交聯。研究發現,靜脈注射6小時和120小時后,該藥物在腫瘤內的阿霉素積累量分別比基于適配體的靶向納米藥物高6倍和5.5倍。得益于較高的藥物遞送效率,該靶向共價納米藥物可促進阿霉素誘導的免疫原性細胞死亡,激活抗腫瘤免疫應答,縮小原發腫瘤和遠端腫瘤的大小,
(2)在具有免疫抑制微環境的4T1同系乳腺腫瘤模型中,該靶向共價納米藥物能夠表現出比靶向納米藥物和市售Doxil更好的治療效果和更低的不良反應。綜上所述,該研究開發的靶向共價納米藥物結合了分子識別的特異性、雙吖丙啶的響應性和光調控納米藥物的準確性等優勢,有望為增強化療藥物的抗癌療效提供一種有效的新策略。
Zhijia Zhu. et al. Targeted Covalent Nanodrugs Reinvigorat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Kill Tumors via Improving Intratumoral Accumulation and Retention of Doxorubicin.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4c12447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