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缺陷密度對于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和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而之前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鈣鈦礦器件結構內的各個層上。近日,中山大學畢冬勤報道了一種三合一策略,即使用氨基乙腈鹽酸鹽(AmiHCl)分子來減少鈣鈦礦塊體和表面的缺陷。
本文要點:
1) 研究結果發現,AmiHCl底部改性可以減少埋入界面孔的數量,摻雜到塊狀鈣鈦礦中可以通過AmiHCl和鈣鈦礦組分之間的強相互作用調節結晶,上部界面改性可以通過與A位陽離子形成氫鍵來抑制空位的形成。
2) 這種方法產生的PSC效率為25.90%,填充因子(FF)高達88.54%。此外,改進的PSC具有顯著增強的操作穩定性,在1350小時的最大功率點跟蹤后,PCE仍保持了初始值的90.0%以上。
Yinjiang Liu et.al Stable and Efficient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via a Three-In-One Passivating Approach by Aminoacetonitrile Hydrochloride Adv. Energy Mater. 2025
DOI: 10.1002/aenm.202404638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