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正常組織的強背景干擾信號會顯著損害外源性探針在體內對早期疾病組織的敏感熒光成像性能。外源性納米探針在肝臟中的顯著攝取和積累、較高的組織自身熒光以及較深的組織深度等問題導致對早期肝病進行敏感熒光成像成為了一項嚴峻的挑戰。有鑒于此,新加坡國立大學劉斌教授和南京郵電大學范曲立教授開發了一種近紅外二區(NIR-II,1.0-1.7 μm)光激發的“off-on-off”NIR-II熒光探針(NDP)。
本文要點:
(1)NDP具有近乎完美的零初始探針熒光,其可以在肝癌組織中開啟NIR-II熒光,然后在從癌癥遷移到正常組織時再次關閉熒光,以盡量減少背景干擾。由于本底低,因此研究者利用該探針進行盲法研究,證明了其可以從健康小鼠和腫瘤小鼠的混合群體中100%準確地識別出患有原位肝臟腫瘤的雌性小鼠,并且能夠實現對小至4 mm的早期原位肝臟腫瘤的靈敏定位。
(2)綜上所述,這種NIR-II激發的“off-on-off”探針設計理念不僅能夠為早期肝癌的敏感成像提供一個新的分子探針設計指南,也可以進一步推廣用于其它早期疾病病變的敏感成像。
Yufu Tang. et al. NIR-II-excited off-on-off fluorescent nanoprobes for sensitive molecular imaging in vivo.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09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