鑭系摻雜氟化物納米晶體在生物醫學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發光效率較低的問題仍會導致其應用受限。有鑒于此,吉林大學付作嶺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陳冠英教授和鄭州大學賈陌塵研究員開發了一種高效的鋰基核-殼-殼(CSS)納米探針(NPs),其具有菱形的活性域和球形的惰性保護殼。
本文要點:
(1)實驗引入了作為能量傳遞橋的Yb3+,并進一步優化了CSS設計。與原始的納米粒子相比,該探針的可見光發射增強了1643倍,近紅外發射增強了33倍。與典型的鈉基NPs相比,該探針的上轉換量子產率和亮度分別提高了5倍和10倍。時域有限差分模擬結果也表明菱形LiYF4具有更強的光吸收。
(2)研究者通過親水修飾使得CSS NPs能夠與玫瑰孟加拉紅己酸結合,實現上轉換激活的藥物釋放。與此同時,具有強大的近紅外發射性能的Yb3+也能夠實現、基于壽命的精準熱成像和高分辨成像。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高效探針在無創臨床診斷和靶向癌癥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Kejie Li. et al. Li-Based Nanoprobes with Boosted Photoluminescence for Temperature Visualization in NIR Imaging-Guided Drug Release. Nano Letters. 2025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515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