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致變色材料發現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科學家在不同電壓下觀察到WO3薄膜中明暗狀態之間的可逆變化。從那時起,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各種電致變色材料體系,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聚合物材料和小分子。然而,在非金屬單質中很少觀察到電致變色現象。
在此,海南大學Zhen Wang,中科大Zhigang Zhao,提出使用含碘離子的水包鹽電解質開發基于非金屬碘電沉積的電致變色動態窗口。
文章要點
1)水包鹽電解質獨特的電解質環境和溶劑化結構抑制了碘的溶解和穿梭效應,從而實現了與傳統電解質不同的反應途徑。該途徑涉及固體碘和溶劑化碘離子之間的可逆固液轉變。
2)基于碘電沉積的電致變色動態窗口表現出76.0%的高光學對比度,接近中性色度和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制造了一個實用的 400 cm2 互補動態窗口,以展示良好的電致變色性能,包括高光學對比度、近乎中性的不透明狀態、快速的響應時間、均勻的調制和極性可切換功能。
參考文獻
Li, S., Chen, Y., Wang, Z. et al. Electrochromism via reversible electrodeposition of solid iodine. Nat Commun 16, 724 (2025).
DOI:10.1038/s41467-024-55348-x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34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