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自組裝分子在埋入界面形成電偶極子對于最小化非輻射復合和提高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很少有關于在上界面產生偶極子的報道,主要是由于缺乏合適的n型有機鈍化劑、鈣鈦礦的薄膜敏感性和化學吸附問題。近日,深圳技術大學唐澤國、Danish Khan、南華大學王行柱提出了一種新型雙分子主客體策略,利用冠醚腔作為主體,氨離子作為客體。
本文要點:
1) 通過全面的實驗表征和理論分析,作者對離子對接現象進行了徹底研究,保證了研究結果的準確性。這些發現表明,主客體靜電互鎖在鈣鈦礦表面誘導了電偶極子,這有助于電子提取并防止空穴復合。
2) 結果表明,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最小的光電壓和非輻射復合損失實現了25.25%的功率轉換效率。此外,目標器件在高濕度和高溫環境下也表現出優異的長期穩定性。
Guoqiang Xu et.al Amidinopyridine Ion Docking in Crown Ether Cavity to Modulate the Top Interface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24
DOI: 10.1002/aenm.202405088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5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