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荷的亞細胞分布是決定細胞命運和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如何將治療藥物精確遞送到特定的細胞內靶點仍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有鑒于此,北京大學汪貽廣教授和陳斌龍研究員開發了一個酸/酶門控的三模塊納米平臺(TAEN),其在酸性核內體中會發生解組裝,隨后會被溶酶體組織蛋白酶B切割,導致釋放的貨物能夠被有效、靶向地運輸到線粒體區室。
本文要點:
(1)研究者成功地利用該納米載體將光敏劑分子選擇性地分選到線粒體中(共定位系數高達0.98),進而能夠在線粒體內特異性地產生活性氧應激,以實現基于焦亡的癌癥治療。研究發現,線粒體應激的誘導可觸發固有的凋亡通路和caspase-3/gasderin-E(GSDME)級聯,進而能夠實現增強的癌細胞殺傷效果(與溶酶體應激相比提高了近2個數量級)。
(2)得益于其刺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卓越能力,該線粒體分選納米光敏劑可在多種荷瘤小鼠模型中表現出強大的抗腫瘤免疫功效。綜上所述,該研究不僅能夠為開發用于亞細胞靶向遞送的工程化納米藥物提供重要的見解,而且也為具有亞細胞分辨率的納米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
Jianxiong Liu. et al. Lysosome-Mitochondria Cascade Targeting Nanoparticle Drives Robust Pyroptosi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DOI: 10.1021/jacs.4c1226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