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酸性OER反應中,RuO2是一種很有前途的低成本、高效的催化劑。但是,由于不可避免的晶格氧機理(LOM),導致RuO2催化劑的穩定性較差。
有鑒于此,吉林大學崔小強教授、范錦昌研究員等報道一種獨特的基于金屬烯的核-表皮結構(core-skin),通過核從金屬烯氧化物轉變為金屬烯,能夠將原子RuO2表皮的OER機理從LOM機理變為吸附質機理。
這種機理的切換不會損失活性位點的數量,Pd@RuO2金屬烯在10 mA cm-2下具有非常低的過電位(189 mV)的優異酸性OER活性,比PdO@RuO2金屬烯的過電位低54 mV。而且,催化劑具有優異的穩定性,在50 mA cm-2下100 h的活性衰減可以忽略,這比大多數報道的RuO2催化劑更好。
(2)
通過多種光譜分析和理論計算表明,Pd金屬烯的內核作為電子供體,增加亞表面氧原子的遷移能,優化了中間產物在Ru活性位點的吸附能,實現了反應機理的切換。這種獨特的金屬烯的內核-表皮結構為調整電催化劑的催化反應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Tianyi Gao, Dongxu Jiao, Lina Wang, Xin Ge, Xin Wen, Lei Zhang, Lirong Zheng, Xiaoxin Zou, Wei Zhang, Weitao Zheng, Jinchang Fan*, and Xiaoqiang Cui*, Switchable Acidic Oxygen Evolution Mechanisms on Atomic Skin of Ruthenium Metallene Oxides, J. Am. Chem. Soc. 2024
DOI: 10.1021/jacs.4c1365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