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TiO2作為電子傳輸層(ETL)的平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經歷停滯的效率提高,這主要受到劣質TiO2 ETL的限制。近日,華北電力大學李美成報道了使用SnCl2·2H2O作為絮凝劑的絮凝調節TiO2沉積,以精細控制納米粒子尺寸,優化TiO2沉積并實現協同Sn摻雜。
本文要點:
1) 摻入前體中的SnCl2·2H2O可以橋接懸浮的納米顆粒,促進大尺寸納米顆粒的沉淀,并留下較小尺寸的納米顆粒進行沉積,從而形成表面粗糙度顯著降低的致密TiO2薄膜。同時,在絮凝調節TiO2沉積的同時,還可以實現TiO2的Sn摻雜,使TiO2薄膜的電導率提高約2.5倍。
2) 因此,由于優化的界面接觸和加速的界面電子傳輸,平面PSC的認證效率達到了25.85%。此外,PSC在環境空氣中儲存4500多小時后,可以保持99%的初始效率,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
Huilin Yan et.al Flocculating-Regulated TiO2 Deposition Enable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Doping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25.8% Adv. Energy Mater. 2024
DOI: 10.1002/aenm.202403200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