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動力療法(PDT)在臨床上能夠被用于治療淺表腫瘤。然而,PDT中的光化學反應所需的關鍵成分(光、光敏劑和氧氣)的遞送效率不足等問題仍會導致PDT對深部腫瘤的療效嚴重受限。有鑒于此,上海大學吳釔翰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張勇教授設計了一個新的平臺,其能夠使光化學反應通過自驅動的方式發生,無需避免外部遞送這些重要成分,可實現它們在腫瘤內的內源性生成。
本文要點:
(1)實驗對益生菌大腸桿菌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擁有三個模塊——Lux、Hem1和KatG,它們分別負責產生光、生物合成光敏劑和產生氧氣。研究發現,該系統具有自驅動性,僅依賴于大腸桿菌細胞和腫瘤內的底物。
(2)實驗結果表明,這些模塊能夠在小鼠模型中表現出持續數天的活性,從而可以實現誘發免疫應答的節律性PDT。綜上所述,該研究為PDT領域帶來了一場新的變革,有望能夠克服PDT在治療深部腫瘤的應用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Kai Jin. et al. A Microrobotic System Based on Engineered Bacteria for Targeted Self-Driven Photodynamic Therap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41434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