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是眾多領域的共同追求,但仿生的程度是無止境的。劍魚是海洋中游泳效率最高的魚類之一,受其運動模式啟發,本文將多材料3D打印技術與仿生結構設計相結合,制備了一種無線仿生劍魚柔性機器人。該機器人具有流線型外形和可編程磁化運動能力,能夠模仿箭魚的運動模式。通過磁場控制新月型尾鰭的擺動,仿生魚可以靈活地直線游泳、快速轉彎、或按照Z字軌跡前進,未來可應用于環境監測和靶向藥物釋放等領域。
01
隨著微型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提高其在復雜環境中的運動能力和靈活性成為研究的熱點。雖然現在也有不同程度的仿生,但受限于制造技術的局限,柔性機器人通常由二維薄片或者一維線狀等簡單結構組成,導致其運動模式離仿生對象較遠,進而缺乏靈活性和效率。多材料、多尺度、多功能3D打印技術允許將不同的功能材料在三維尺度上靈活疊放,最終成型功能器件,這為仿生機器人的設計和制造提供了無限可能。本研究團隊受到自然界中劍魚的啟發,設計了一種毫米級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通過磁力驅動和編程,能夠模擬劍魚的游動模式,包括直線游動和轉彎游動。
圖 1. (a)磁響應仿劍魚機器人組成結構的爆炸圖;(b)劍魚機器人尾鰭磁性粒子的分布;(c)劍魚機器人尾鰭磁致變形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仿生魚機器人由流線型身體、腹部(左腹和右腹)、胸鰭和尾鰭組成。其中身體和腹部是由室溫硫化型(RTV)硅橡膠3D打印而成的中空立體結構。左腹和右腹形成了倒立水滴狀空腔,類似于生物魚內部的魚鰾結構,有助于減輕體重。胸鰭是輕質聚丙烯薄膜制成的矩形平板結構用來保持平衡,尾鰭是由釹鐵硼(NdFeB)磁性顆粒/RTV橡膠復合材料打印的彎月狀結構。為了實現尾鰭驅動(BCF)的游動模式,仿劍魚機器人的尾鰭被設計為磁性梯度分布過渡區,即從中間的身體部位往尾鰭的方向其磁性物質的比重逐漸提高。對尾鰭進行磁化編程之后,即可通過磁場對其施加作用力,機器人不僅可以依靠尾鰭的擺動產生反作用力來向前推進,還可以調控尾鰭的不對稱擺動來操控其運動方向(圖2)。機器人尾部的彎月形設計,可以提高推進效率,使其在不同的流體環境中都能保持穩定的運動性能。
圖 2. (a)劍魚機器人的直線游泳;(b)劍魚機器人的左轉游泳;(c)劍魚機器人的右轉游泳。
該研究不僅在微型機器人設計與制造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也展示了其在生物醫學、環境監測和水下探測等領域的應用潛力。如圖3所示,在醫療領域,這種微型機器人可以被用于精準的藥物輸送、微創手術以及疾病檢測等方面。此外,得益于其出色的流體動力學性能,這款機器人還具備在水下環境中執行任務的潛力,包括環境溫度或有害物質檢測等。
圖 3. 劍魚微型機器人的潛在應用展示。(a) 將熱致變色材料裝入機器人內部,用于環境監測。(i)機器人在室溫(25 °C)下變紅,(ii)機器人在高溫(32 °C)下變白。(b)劍魚機器人在 25 °C 的水中游泳,呈現紅色。(c)劍魚機器人在 32 °C 的水中游泳,呈現白色。(d)劍魚機器人內部封裝的模擬藥物示意圖,用于靶向藥物釋放。(e)劍魚機器人釋放藥物的過程。
02
這篇論文為微型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其通過機器人設計與多材料3D打印技術相結合,使得機器人能夠更加逼真地模仿自然界生物的運動方式,成功地提升了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的適應能力和執行效率。隨著這項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來微型機器人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關鍵作用,為其多方面應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https://doi.org/10.1002/aisy.2024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