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說明:本文由米測技術中心原創撰寫,旨在分享相關科研知識。因學識有限,難免有所疏漏和錯誤,請讀者批判性閱讀,也懇請大方之家批評指正。
原創丨米測MeLab
編輯丨風云
研究背景
鋰作為輕金屬和電化學勢低的元素,在鋰離子電池生產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儲能至關重要。隨著需求激增,預計到2050年鋰需求將增長8-10倍,主要受電動汽車行業推動。然而,現有鋰資源和提取方法面臨供應不足和環境挑戰,如能耗高、水資源消耗和生物多樣性破壞。因此,研究從低質量鹽水中提取鋰的新方法變得尤為重要,以緩解供應問題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述概述
為此,南京大學周豪慎教授、何平教授等人描述了使用低質量鹽水源提取鋰的研究進展,并根據其操作原理對技術方法進行了分類,包括沉淀、溶劑萃取、吸附、基于膜的分離和基于電化學的分離。除了提供這些技術的機制見解外,綜述分析還旨在通過對近期文獻的大量數據收集和分析,全面概述當前的創新,分享了對鋰提取技術未來發展的看法。通過這項研究,希望鼓勵開發可擴展且環保的方法,以利用低質量鹽水的鋰潛力。
具體內容
低質量鹽水
圖 全球主要含鋰水體的鋰濃度、Mg/Li 比及不同提鋰方法實驗結果匯總
沉淀
鋰提取技術的研究進展主要集中在改進Mg2+去除和創新高效鋰沉淀兩個領域。傳統使用NaOH去除Mg2+的方法會導致大量鋰損失,超過40%。為減少損失,研究者提出了新的Mg2+沉淀劑,例如使用KCl和Na2HPO4的兩步沉淀策略,能從Mg/Li比高達41.1的鹽水中去除97.8%的Mg2+,同時將Li+損失降至0.4%。控制pH值對防止Mg2+共沉淀至關重要,Al粉沉淀劑因其對pH值影響小和產物溶解度低而被選用,能從Mg/Li比為15的溶液中回收78.3%的鋰,且沉淀物的Mg/Li比低至0.02。然而,這些方法通常需要預濃縮進料溶液以獲得可接受的鋰回收率。
溶劑萃取
溶劑萃取技術利用離子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差異來提取鋰,通過混合鹽水和萃取劑實現選擇性溶解Li+。成功的協同萃取系統如TBP-FeCl3-煤油體系,已在中國青海高Mg/Li比鹽湖中應用。該系統通過TBP與Li+的絡合作用和FeCl3平衡電荷來提高鋰提取效率。未來萃取劑設計需優化絡合相互作用,提高選擇性和平衡常數,減少消耗,同時考慮低表面張力和粘度以加速質量傳遞。理論計算是篩選潛在萃取劑的關鍵方法。
吸附
圖 基于相創建和添加策略的鋰提取方法
膜基分離
圖 基于膜的鋰提取分離技術
基于電化學的分離
圖 基于電化學方法的鋰提取方法
局限性和機遇
圖 鋰提取的基本原理
總結與展望
總之,作者總結了五種主要的鋰提取方法,但為了開發更有效的技術,需要超越現有技術并重新評估分離-濃縮原理。鋰提取過程涉及三個階段:初始階段、過渡態和最終階段,每個階段都提供了提高分離效率的機會。未來的發展需要利用不同離子特性來最大化目標離子和共溶解離子之間的差異,探索新的能源以提高鋰的選擇性,尤其是利用太陽能電壓供電的電滲析實現高效、經濟的鋰提取。此外,跨部門工業合作對于這些方法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預計通過持續研發,從低品質鹵水中提取的鋰將成為可持續鋰生產和使用的重要貢獻者,促進全球向更清潔、更可持續的能源未來的轉變。
參考文獻:
Yang, S., Wang, Y., Pan, H. et al. Lithium extraction from low-quality brines. Nature 636, 309–321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