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即將正式啟動,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超聲醫學科誠摯地邀請對新型超聲造影劑、超聲靶向藥物遞送、聲敏劑、聲催化醫學材料及納米材料研制、超聲人工智能、超聲成像裝備、超聲模擬教學裝備、各類新型超聲成像及治療裝備研發等相關領域感興趣的優秀青年學者依托本單位申報該項目。詳細信息如下:
為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人才資助體系,充分發揮科學基金引進和培養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優秀青年人才回國(來華)工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2023年繼續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一、項目定位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含非華裔外籍人才)回國(來華)工作,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二、資助模式
1. 國家資助強度:100-300萬元。
2. 資助期限:3年。
3.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資助強度、薪酬水平、子女等配套保障除執行四川大學相關標準外(https://talent.sciencenet.cn/index.php?s=Info/index/id/21198 ),另外執行一事一議,請有意向者發送個人資料,醫院人事部會單獨審核評估。
三、申請人條件
1、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的申請人按照歷年基金委通知應當具備以下條件(具體見后續基金委通知為準):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學位;
(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
(5)在2023年4月15日前,一般應在海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研發機構獲得正式教學或者科研職位,且具有連續36個月以上工作經歷;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且業績特別突出的,可適當放寬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杰出人才的發展潛力;
(7)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國(來華)工作。獲資助通知后須辭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無工作,全職回國(來華)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項要求:
執行中央有關部門關于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要求。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支持期內只能承擔一項,不能逆層次申請。
四、申請時間
2023年2月-4月期間,以基金委通知為準,申請人可以與我中心聯系,與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簽訂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協議,并登陸信息系統,在線填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申請書》。申請人對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五、聯系方式
郵箱:qiulihx@scu.edu.cn 并抄送至 malang1989@scu.edu.cn
超聲醫學科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超聲醫學科發展始于1961年,是國內最早開展超聲醫學應用及研究的單位之一,是教育部第一批重點學科、國家衛健委臨床重點專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博士后流動站、國家超聲醫學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四川省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超聲技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美國托馬斯.杰弗遜大學國際超聲教育中心-華西分中心;是四川省醫學會超聲分會及四川省抗癌協會超聲分會主委單位、四川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會長單位及四川省醫師協會超聲分會候任主委單位。近三年復旦專科綜合排行榜上學科綜合排名和聲譽排名名列全國第2-4名。華西超聲已經發展成亞專業門類齊全、醫療、科研與教學并重的臨床重要支撐科室。年均超聲檢查人次超一百五十萬,建立可數據共享的華西超聲學科聯盟,具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在國內開創超聲醫師技師協同、分級診療的創新性工作模式,建成了覆蓋全院的超聲實時質控會診平臺系統,該系統也初步實現了對下級醫院的遠程實時會診。超聲醫學科目前有包括醫師、技師、護士、醫療輔助人員及專職科研人員217人,專業涉及影像醫學、計算機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高分子材料等不同學科。目前有博士研究生導師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2人,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后二十余人。具有完整的超聲教育體系,涵蓋超聲醫師、超聲技師、臨床非超聲醫師的學歷教育、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和繼續教育,并于2016年開設我國第一個四年制本科超聲醫學技術專業,該專業課程目前已獲得美國注冊診斷超聲技師協會(ARDMS)的認可。科室擁有專門的超聲醫學實驗室及專職科研人員,并與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學院、四川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電子科大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能提供超聲基礎與醫工融合研究平臺。超聲醫學科近5年來在國內外期刊共發表1000余篇論文,其中SCI論文330余篇,影響因子大于30分的高水平文章大于10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2021年度超聲醫學領域全球學術論文分析”2021年度超聲醫學領域中國機構中排名第一。近年來每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6項,省部級等各級課題10余項,牽頭多項國際及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主編教材及專著幾十余部。獲多項省部級科研獎。
依托平臺: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入選首批“雙一流”高校(A類);華西醫院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三甲醫院,連續5年在復旦中國醫院排行榜中排名第二,科研能力排名第一。四川大學華西公共實驗技術中心能夠滿足多種實驗需求,包括了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細胞生物學技術平臺以及病理與圖像技術平臺。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教育部“985 工程”I 類科技創新平臺,四川大學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現有組織工程和干細胞實驗室、分子病理實驗室、腫瘤生物實驗室、心血管疾病實驗室、基因工程小鼠中心、國家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GLP 中心)、國家新藥臨床試驗基地(GCP)等十余個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擁有國際一流的實驗設施,現有實驗動物中心平臺,實驗動物影像平臺,蛋白質組學研究與應用平臺,代謝組學研究平臺,組織工程與干細胞應用與開發平臺,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平臺,病理與免疫學平臺,轉化醫學平臺(西部醫藥技術轉移中心)。擁有專門的實驗動物中心,具備SPF級實驗動物設施條件,能提供標準實驗動物,有專門動物實驗室,設施完備,設備齊全;病理科設施設備齊全,能滿足各種大體/組織/分子病理學研究的需要。
超聲醫學研究室依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超聲醫學科于2016年成立,實驗室運行建筑面積 180m2,包括150 m2的化學實驗室、30 m2的動物實驗室。目前中心的主要科研儀器設備有貝克曼庫爾特顆粒測試儀、凍干機、均質乳化機、超聲波細胞粉碎機、數字式密度儀、旋轉蒸發儀、倒置熒光顯微鏡、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純水儀、超聲診斷儀、超聲治療儀、高分辨率小動物超聲系統、電磁血流計、腦立體定位儀、氣體麻醉機、生理監護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