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讀者詢問,到底如何判斷納米材料的表面電荷。有鑒于此,我們推出了納米材料表面電荷的專輯,具體闡述以下三個問題:1. 如何界定納米材料的表面電荷? 2. 納米材料表面電荷與穩定性的關系及其核心要素! 3. 納米材料表面電荷的檢測原理、制樣與數據分析!
本期主要討論如何界定納米材料的表面電荷。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雙電層?
電極的金屬相為良導體,過剩電荷集中在表面;電解質的電阻較大,過剩電荷只部分緊貼相界面,稱緊密層(compact double layer)或stern層;余下部分呈分散態,稱擴散層(diffuse double layer)。這樣,在電極的金屬-電解質兩相界面存在電勢,將產生雙電層(electrical double layer),其總厚度一般約為0.2-20納米。(具體可參考傅獻彩《物理化學》,維基百科)
圖1.固體表面雙電層模型簡化示意圖
(注:圖片來自wikipedia)
是不是感覺聽的云山霧海?哈哈,不要緊,簡單來說,膠體納米顆粒帶電,是因為納米顆粒表面擁有一層電位離子,電位離子層通過靜電作用,把溶液中電荷相反的離子吸引到膠核周圍。吸附正離子帶正電,吸附負離子帶負電。由于整個溶液是電中性的,故還應有等量的反離子存在。這樣,在納米材料周圍介質的相間界面區域就形成雙電層。
一是內層區,稱為Stern層,其中離子與粒子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另一個是外層擴散區,其中離子不那么緊密的與粒子相吸附。在擴散區內,有一個抽象邊界,在邊界內的離子和粒子形成穩定實體。當粒子運動時(如由于重力),在此邊界內的離子隨著粒子運動,但此邊界外的離子不隨著粒子運動,這個邊界稱為流體力學剪切面(slipping plane)。
我們所說的Zeta電位就是指膠體納米粒子在剪切面處到體相溶液之間的電位。以穩定的納米水溶膠為例,如果納米粒子表面帶有氨基,就會吸附溶液中的負電荷離子形成stern層,此時stern層含有大量負電荷,但是電位仍是正的。然后隨著離顆粒表面越遠,負電荷越來越少,直到剪切面(slipping plane),雖然還是有負電荷的存在,但是電位也是正的(這個電位就是Zeta電位),只是絕對值又有所減少。
因此,納米顆粒本身帶不帶電荷或者帶什么電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Zeta電位儀檢測得到的是正值,就說明納米顆粒整體表現出來的是正電荷,我們稱之為納米顆粒表面帶正電;如果Zeta電位儀檢測得到的是負值,就說明納米顆粒整體表現出來的是負電荷,我們稱之為嗎,顆粒表面帶負電荷。
圖2. 納米顆粒在介質中的表面電荷和電位簡易示意圖
(注:圖片來自wikipedia)
納米顆粒表面酸性基團的離解會使表面帶上負電,顆粒表面堿性基團的離解會使表面帶上正電。
圖3. 納米顆粒整體表面正負電荷來源舉例
Zeta電位是評估納米粒子在介質中是否能夠穩定分散的重要指標,對于納米材料的應用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那么,為什么Zeta電位和納米粒子的穩定性如此相關?如何通過Zeta電位研究提高納米粒子的穩定性?Zeta電位的核心影響因素有哪些呢?下一期,我們將具體講解納米材料表面電荷與穩定性的關系及其核心要素!